早在2017年4月,原国家卫计委修订的新版《医师注册管理办法》就正式实施了,这意味着中国医生正式进入区域注册时代。不仅如此,医生多点执业的数量也不再受到限制,而且可以申请异地多点执业,可以说,近两年来,医生多点执业迎来一波小高潮。
那么,医生多点执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看医界》为您带来独家盘点:
第一点,搞清楚医院的相关制度
据《看医界》了解,横在医生多点执业面前的还有一些院内规定,比如全职员工不得兼职等。这样的规定全国很多医院都有,不仅公立医院有,一些民营医院也有。
以深圳某知名医院为例,在地方出台医生多点执业网上备案制,且执业地点可以在深圳全市后,马上给全院医生发邮件通知严禁多点执业。
需要注意的是,县官不如现管,你是服从国家政策还是服从医院管理?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是大牛,可以听政策的,如果你是小医生,还是老老实实听领导的吧。
第二点,合同需要重新签
目前医生们和医院一般签订的都是全职合同,五险一金都是医院交的,如果医生想顺利多点执业,就意味着合同需要重新签订,明确权利和义务,否则权利和义务不仅不对等,而且没有协议保障。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就明确表示,“把多点执业放开视为‘自由执业’是一种误解。医生多点执业的前提是契约,否则一个好政策会被糟蹋。
第三点,不能有竞业行为
医疗界曾经发生过把公立医院患者导流到私立医院的事件,导致医生被处理。对于多点执业医生来说,这类行为也是医院所忌讳的。
要知道,目前中国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生计基本上是靠自己挣,在利益面前谁都不会含糊!将本院患者带到多点执业医院手术,是哪个医院都难以容忍的,一旦被医院发现,必然面临医院的严厉处罚。
第四点,医责险必须要买
以前中国的医责险都是面向医疗机构的,如今在医生多点执业时代,即使是老司机,也建议买一份针对医生的医责险,这样保险会跟着医生走,以降低医生多点执业的风险。
业内人士建议,不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医责险”都应该把投保主体面向医生,也就是医师个人责任险。医疗责任赔偿频率低、赔付少的医生,投保费会逐步降低,医疗责任赔偿频率高、赔付金额高的,逐步提高投保费。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邵颖芳表示,购买医师个人责任险后,医生无论在全国哪一个执业点行医,都可以得到足够保障。这样一来,保险跟着医生走,不仅能够很好地降低医生的执业风险,还能够促进医生自由执业。
看医界总编辑郭惊涛认为,在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大潮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将选择医生个人责任险来保障执业风险。
第五点,医生自我品牌建设是王道
目前需要医生去多点执业的医疗机构以私立为主,除了缺医生外,实际上更缺患者。因此,多点执业就面临着另外一大门槛,如果医生不能够“自带流量”,难道跑到私立医院干坐着吗?
因此,想多点执业的医生,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品牌建设,比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经营自己的品牌,引流患者。
可以说“自带流量”的医生不仅是多点执业市场的“抢手货”,而且在和民营医院的酬劳谈判中就有了较高的议价能力。
第六点,选择靠谱的多点执业点
医生多点执业对于执业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刀开的好重要,但护理水平、耗材等也都很关键,要不就可能出现手术很成功,但患者还是出了事。
因此,对于多点执业机构的护理团队等软硬件设施要严格考察,不然出了事,医生不仅要担负相关责任,还有可能会危及声誉。
总之,多点执业本没有路,需要勇敢的医生朋友们先行探索,现在可能道路上还有很多“坑”需要注意,但未来走的人多了,也会变成顺畅的路。
*文章来源于 看医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