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儿童安全平衡车的风险。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抽检的30款产品中,有9款含增塑剂,最大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要求的300多倍!被检出超出标准限值增塑剂的地方,包括:把手套、鞍座皮和商标贴纸。专家介绍,增塑剂能渗出毒性,对儿童的发育有重大影响,如长期接触,或导致癌症。

而近年来新闻曝光的
增塑剂超标有
毒玩具、毒书皮、毒跳绳......
网上每次曝出
爸爸妈妈免不了紧张
那么
增塑剂是什么?
一定会致癌?
有什么危害?
☟☟☟
增塑剂
增塑剂,也叫塑料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也是环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类,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邻苯二甲酸酯。塑料制品添加增塑剂是为了增加可塑性和柔软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玩具、塑胶文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鞋子、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邻苯二甲酸酯一定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中心将邻苯二甲酸酯列为2B类致癌物。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用塑料制品会致癌?尽管以邻苯二甲酸酯为代表的增塑剂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从塑料制品中析出迁移到食物中从而进入人体,但一方面,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而且迁移量达不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另一方面,邻苯二甲酸酯只是2B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换句话而言,如果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之下的安全添加物,致癌风险还是比较低。
超标会有什么危害?
相关研究显示,邻苯二甲酸酯迁移性高,很容易从产品中释放,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儿童容易将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玩具接触,甚至放入口中,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摄入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如果产品中增塑剂严重超标,儿童接触时间足够长,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

1、肝肾受损
如果长期大量摄取增塑剂,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专家介绍,有些人在使用增塑剂后吸收得少、排泄得多、耐受性强;而有些人则更容易遭受塑化剂的慢性伤害。
2、性早熟
增塑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
3、损害生殖器
早在2007年1月16日,欧盟便颁布了关于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禁令。由于幼儿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增塑剂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比对成人的危害更大。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
4、伤害人类基因
增塑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除了影响生殖系统,还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如何才能远离增塑剂?
首先,尽量少给孩子使用塑料制品,用纸质、木质、瓷、金属代替,从源头避免接触增塑剂。
其次,不得不使用时,避开PVC材质。为了更加柔软和易于加工,PVC材质通常会加入增塑剂,存在超标风险。相比较而言,PP材质更安全。
最后,正确使用塑料制品。塑料容器不要长时间盛放热食物,塑料玩具不接触口鼻,使用塑料制品后要洗手。